一、学科简介
电子信息类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相结合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路与系统分析、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方向交叉融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宁夏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始于2011年开始招生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20年整合为电子信息类进行招生培养。人才培养以自治区能源电子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筹)、自治区电力能源安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依托,以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接自治区电子信息、能源电力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建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专业影响力较广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重点研发、自治区研究生创新教育等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改革项目。导师组先后获得宁夏大学教学成果奖、宁夏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奖励10余项。
二、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旨在为电子信息、能源电力等行业培养从事生产、运维、开发、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对接电子、通信、自动化、能源电力等行业人才需求。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坚实的电子、通信、控制、电气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相关行业的生产过程关键设备的研发、运维与测试手段和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工程运行、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翻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四)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养,且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向
(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代码085401)
(二)通信工程领域(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代码085402)
(三)控制工程领域(代码085406)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培养方式
(一)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进行。
(二)课程学习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主要在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开展至少1年的专业实践。
(三)培养过程实行双导师制,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同时确定一名来自联合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的资格由学校相关部门审定)。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全程参与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